首頁 > 迷戀浮世繪 到墨田尋葛飾北齋身影
 亞洲風情 迷戀浮世繪 到墨田尋葛飾北齋身影2023 年 02 月號

 

 

迷戀浮世繪  到墨田尋葛飾北齋身影

 

日本傳統藝術「浮世繪」風靡江戶時代社會,更曾流傳至歐洲,造成熱潮,深刻影響許多知名畫家如梵谷、莫內等。其中一幅最廣為所知的浮世繪《神奈川沖浪裏》出自大師葛飾北齋之手,若要一窺浮世繪魅力,不妨造訪北齋的故鄉東京墨田區,追尋大師的創作及生命軌跡!

 

浮世繪 刻畫世間人情萬物

浮世繪(うきよえ,ukiyo-e),ukiyo指的是「浮世」,e則是「繪」,根據日語辭典《廣辭苑》解釋,浮世繪是「源自佛教憂世的生活情感和漢語逍遙浮世的混淆語」,由此可知,「浮世」一詞在佛教概念中是充滿憂慮的現世生活,但到了1660年代,
「浮世」卻轉而帶有「及時行樂」的意味,1661 年問世的《浮世物語》,便陳述「人生當如葫蘆漂浮於水上,隨波逐流」,並稱「這就是浮世」,有塵世漂浮不定、應即時享樂的態度。
浮世繪主要源於17世紀,於18、19世紀發展至頂峰,主要描繪市井庶民日常生活、自然風景等,後也有許多畫家以美人、歌舞伎演員、武士或江戶時代遊樂場所吉原的遊女為主題。一般而言,浮世繪分為手繪及木版畫兩種方式,江戶時代筆墨畫價格高昂,因此浮世繪巧妙結合木版畫,透過繪師彩繪畫作,雕師將草稿精緻化,將線條調整為適合刻鑿於木板的版本,完成線稿墨板,再交給摺師及原繪師確認,無誤後由雕師製作色板、摺師負責印刷,便能運用相同的版大量印刷,大為風行。

 

葛飾北齋 百變浮世繪大師

出生於今東京墨田區的葛飾北齋,是江戶時代末期的浮世繪大師,葛飾原本名為時太郎,誕生於平民之家,後來被幕府的磨鏡師中島伊勢收養,自幼就鍾愛觀察及畫下各種事物。青少年時,北齋改名鐵藏,進入租書鋪工作,期間習得漢字及豐富知識。14歲時他進入版畫印刷社擔任學徒,19歲時已成為頗有水準的雕師,後拜入以畫歌舞伎演員浮世繪聞名的勝川春章門下習藝,不到一年,便以「春朗」之名出道,十分得師父器重,這段期間主要有役者繪、美人畫等作品。隨勝川離世,北齋又進入風格截然不同的宗理派「琳派」,學習裝飾畫樣式等技法,並繼承了「表屋宗理」的畫名。後來北齋並未受限於勝川派、宗理派畫法,也自狩野派、土佐派、中國國畫及西洋繪畫中學習各式繪圖技巧,發展出多元創新的繪畫風格。
1798年,中年的北齋獨立門戶改畫名為「北齋辰政」,後正式自稱「葛飾北齋」,這位一生改過三十餘次畫號的奇才,正如他的畫作主題及風格,變化萬千,他也衷情於為「讀本(即長篇小說)」畫插畫,人氣極高,他也將歐洲透視手法應用於繪畫中,引發迴響。


兩國驛 江戶風情及相撲勝地
若想了解北齋的生平及創作軌跡,不妨搭車至東京兩國車站,鄰近區域有北齋通、葛飾北齋美術館及許多北齋描繪過的場景、河景。同時,兩國車站也是日本國家運動──相撲的重要據點,車站周圍區域附近不僅有重要的兩國國技館,還有相撲選手訓練的道場、集合宿舍,沿途街上可見到許多相撲裝飾,餐廳也販售相撲鍋、周邊商品,幸運的話,還有機會見到悠閒騎著腳踏車的相撲選手。

 

 

 

隅田川散步 畫家眼中的河畔風光

離開美術館,不妨向隅田川走去,河畔邊步道牆面上,也可見一幅幅北齋及其他浮世繪畫家所描繪的河畔美景,如北齋1806年前後收錄於《繪本隅田川兩岸一覽》書中由新柳橋前方往東所見的河川及橋上景色,只見陣雨中人們撐傘、以衣服遮擋,腳步急促地往來於橋上,簡單的線條及鮮豔的色調,記錄下百年前人們生活生動的樣貌,畫面中的江戶幕府貯木場,也正是現今兩國國技場的所在位置。北齋的許多作品都描繪了河畔風光,顯示畫家喜愛於此區逗留,不妨於河岸漫步,對比昔日行人往來的木橋,今日隅田川上有數座石造及鋼造大橋,車流量龐大,見證了歲月的變遷。

 

兩國橋 隅田川上最古老橋梁之一

 連接隅田川兩岸的兩國橋,昔日串起兩個地方行政機關,於1659年建造,並於1932年改建,也曾出現在葛飾北齋、歌川廣重等浮世繪大師的作品中。《繪本隅田川兩岸一覽》中,收錄有北齋繪製的兩國橋畫作,同樣可透過行人們撐傘、戴笠,辨識出是雨景,人潮擁擠從兩方登上兩國橋,男女老幼的面容在人潮夾縫中顯得格外趣味,人群的動態及水面的平靜無波呈現對比,畫中背景則是位於隅田川東岸的江島杉山神社。

 

本所松坂町公園 昔江戶幕府公家宅邸

沿著隅田川向北行,在寧靜的住宅區巷道中,有一座小小的公園──本所松坂町公園,此處是過去江戶幕府公家(朝廷貴族)吉良義央的宅邸,他也是日本三大復仇事件之一「赤穗事件」的主角,北齋曾為此事件繪製畫作,且據說其曾祖父小林平八郎正是吉良手下的武士之一。
時間回推至江戶時代,1701年,播磨國赤穗藩藩主淺野長矩奉命接待朝廷敕使,但過程中自覺受到總指吉良義央的侮辱及刁難,憤而在江戶城當眾拔刀砍傷吉良,此事讓將軍德川綱吉蒙羞,將軍於是命淺野長矩切腹謝罪,並廢除赤穗藩,後赤穗家臣們試圖請願復藩,仍宣告失敗。1703年1月30日深夜,赤穗家臣大石率47人夜襲吉良宅邸,斬殺吉良義央,並將其首級供於主君墓前,成功復仇。事後雖輿論讚頌其武士精神,但幕府仍命赤穗家臣切腹自盡,吉良家也遭沒收領地及流放處分,由於江戶時期義士們十分注重武士道精神及睚眥必報的思想,此復仇故事也被不斷傳訟,並改編為歌舞伎劇目忠臣藏等作品。
現小小的吉良府邸改建公園中已感受不到昔日暗殺的肅殺之氣,綠地、樹木及牆面上的浮世繪構成了清幽環境,還有一座小神社,不妨於此歇歇腳,透過藝術作品想像江湖時代武士們的精神。

 

⋯更多精彩內容,請訂閱《TO'GO泛遊情報》雜誌第299期(2023年3月號)

 

購物車    |        |    聯絡我們    |    Q&A    |    廣告刊登    |    隱私權條款    |    版權聲明    |    網站地圖
請輸入您的E-MAIL訂閱或取消電子報:
電子信箱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