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 > 北投散策 蜿蜒山路中的和風足跡
 我愛台灣 北投散策 蜿蜒山路中的和風足跡2022 年 10 月號

 


北投散策 蜿蜒山路中的和風足跡

日治時期在北投養病的日本人,因溫泉療癒而感到驚奇,讓北投在當時就成了重要的旅遊勝地,也留下許多紀念物,除了泡溫泉外,不妨規畫登山參拜路線,同時也能參觀古色古香的博物館。

 

新北投車站 歷經波折重返北投
一走出捷運新北投站,即見座落於七星公園內的「新北投驛」(1916年創建),車站在1988年停用後走入歷史,留下來的日式木造結構建築站體,還曾經過一番波折才又再度落腳北投。原本的新北投車站站體曾拆遷至彰化花壇鄉的台灣民俗村,該民俗村在1993年成立後可是盛極一時,面積廣達52公頃,不僅有仿城門的入口,園區內還包含麻豆林家四合院、鹿港施家古厝、媽祖廟等許多歷史建築物,不過經歷過九二一大地震、以及創辦人施金山離世後,園區等同畫下句點。
近年來文化資產保存意識抬頭,在台北市政府和民間團體攜手爭取之下,原擁有新北投車站產權的日榮資產股份有限公司,2013年同意無償捐贈新北投車站給台北市政府文化局,並選在原址附近的七星公園內重組修復,2017年對外開放,內部改為展覽空間供民眾認識北投的過往今昔。
北投在日治時期發展成熱鬧的溫泉勝地,抬頭可見的「3+1」個老虎窗,其中一個便是在1937年因擴建站體而新增的,可遙想當年的車站,因應來泡溫泉、旅遊的人潮逐漸增加而擴建的榮景。而七星公園內除了原車站建築外,還保留了鐵軌、車廂,車廂內也成了展示台鐵歷史的空間,走一趟新北投車站,更了解北投歷史。

 

北投公園 溫泉勝地核心
1910年的日治時期,臺北廳長井村大吉規畫興建北投溫泉公共浴場與北投公園,並於1913年正式落成,已滿百歲的北投公園,伴隨著北投溪的潺潺流水聲,與百年的白千層樹相隨,至今仍為北投地標以及當地居民遊憩中心。面積廣達6.1公頃的北投公園,沿途有北投露天溫泉浴池、梅庭歷史建物、溫泉博物館,一路可通往地熱谷,讓人輕鬆完成洗滌身心的輕旅行。

 

 

 

普濟寺 鐵道部員工信仰中心
沿著溫泉路步行約20分鐘,建於1916年的普濟寺原名為「鐵真院」,屬於臨濟宗廟心寺派在台的據點,因其信眾多為交通局鐵道部員工,遂以當年的鐵道部運輸課長村上彰一,其諡號「鐵真」為紀念,後由中國來台的第17世甘珠活佛改名為普濟寺。普濟寺擁有傳統日式風格的美感,包括木造屋頂特色,上頭有妻壁與懸魚的設計,建築也可見到弧形的海老虹樑。另外在此也可欣賞書法大師于右任的手書,除了門口的普濟寺石碑,門口的橫額墨寶也為其所題。
普濟寺最具歷史價值的為「湯守觀音」像,該佛像被視為北投溫泉守護神,象徵保佑著北投的靈魂產業,另外還有35尊大大小小的佛像,像是正殿右手邊的地藏石像「子安觀音」,是祈求孩童平安的日式子安菩薩,於1931年設立供奉,來此走一趟和風之美的佛寺,感受寧靜莊嚴的片刻時光。

 

地熱谷
地熱谷有「磺泉玉霧」的美稱,其終年瀰漫硫磺煙霧之景,為日治時期「台灣八景十二勝」之一。占地約3,500平方公尺,為大屯山火山群內水溫最高的溫泉天然出口,泉溫約在65→80℃之間,屬於硫酸鹽氯化物泉,是全世界唯二的「青磺泉」,也是北投溫泉的源頭之一,當地居民俗稱「磺水頭」,因泉水溫度高,過去曾有遊客失足發生意外,故也有別名「地獄谷」之稱。
經過一年多的園區改造,北投地熱谷公園在今年7月全區免費開放,以嶄新風貌重現民眾眼前。這次地熱谷景觀再造,包括重新建置環湖步道、設置溫泉體驗設施,包含入口意象手湯(淨手礦泉湯)讓遊客可以雙手感受與溫泉的接觸,大斜面設計的愛情座椅,讓園區增添浪漫氣氛。

 


⋯更多精彩內容,請訂閱《TO'GO泛遊情報》雜誌第295期(2022年10月號)

購物車    |        |    聯絡我們    |    Q&A    |    廣告刊登    |    隱私權條款    |    版權聲明    |    網站地圖
請輸入您的E-MAIL訂閱或取消電子報:
電子信箱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