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 > 烏克蘭哀歌 探尋千年古國輝煌歷史
 封面故事 烏克蘭哀歌 探尋千年古國輝煌歷史2022 年 04 月號

 


烏克蘭哀歌    探尋千年古國輝煌歷史

近月來全球最關注的焦點,必然在烏克蘭這塊勇敢而堅毅的土地上了。這個位於歐盟與獨立國協的交界處,也置身於天主教與東正教文明交匯之地、似遠又非遠的國度,我們對其了解多少?本期TO'GO帶您認識更多的烏克蘭故事。


烏克蘭Ukraine   千年前的羅斯大公國

烏克蘭的歷史可遠溯到9世紀時,事實上,也是東斯拉夫人建立的第一個民族國家,更是東斯拉夫民族的共同文化母國─「羅斯」(Rus),因首都為基輔,也被俗稱為「基輔羅斯」(Kievan Rus)。

 

羅斯大公國最初的統領,其實是維京人(Viking)
的後代。維京人意指北方人,主要是來自北歐的探險家、戰士、商人、水手所組成的集合。當年維京人乘著龍頭船,藉著人高馬大的體魄,以及驍勇善戰的個性,在8→11世紀,幾乎占領了大部分歐洲沿海地區,足跡遍及北美洲東部甚至北極,形成一片廣闊的內海疆域,這個時期也被稱為「維京時期」。

 

維京人的後代登陸東歐
而維京人的後代─瓦良格人(Varangian),從斯堪地那維亞半島沿著商路來到東歐平原,將零散的東斯拉夫部落統合為羅斯大公國。而最早正式用「羅斯」這個名詞,是在拜占庭帝國的正式文書上,定義為瓦良格人的一個分支,歷史學家對羅斯名稱的來源主要有兩種說法,一說是來自於維京人的紅髮,另一說則是因該民族當年擅長划槳而來。

 

羅斯大公國後的烏克蘭
此「羅斯」即為俄羅斯名稱的前身,而「基輔羅斯」的俗稱,事實上是俄國史者為了表明這個時期的首都在基輔而稱,官方名稱其實只有羅斯大公國而已。也因此,烏克蘭與俄羅斯過去在學術上,也常為「誰才是羅斯大公國的正統繼承者」而爭論不休,以史學觀點而言,基輔羅斯是烏克蘭、俄羅斯與白俄羅斯的共同母國,這點是無庸置疑的。
羅斯大公國在9世紀建立後,經歷了幾百年的輝煌歲月,全盛時期的疆域主要包含現在的烏克蘭、俄羅斯、白俄羅斯等地。自12世紀才開始分裂,直到14世紀中葉,因蒙古西征而被占領。現今烏克蘭地區便前後由蒙古金帳汗國、波蘭王國和立陶宛大公國統治。幾百年來,烏克蘭被瓜分統治,雖曾在1917→1921年短暫獨立過,卻又被併入蘇聯。直到1991年蘇聯解體後,烏克蘭才正式獨立。

 

黃藍色的故事 留里克王朝
羅斯大公國的第一個王朝為留里克王朝(Rurik Dynasty),是烏克蘭、俄羅斯、白俄羅斯在歷史上記載的第一個統治王朝,也成為東斯拉夫文明中,稱霸數百年的皇室。在12世紀基輔羅斯分裂後,留里克王朝分裂成許多支系,14世紀的莫斯科公國崛起,統治者便為莫斯科系的留里克王朝,一直到1598年才宣告終結。而留里克王朝的黃藍色國徽,在烏克蘭獨立時選擇為國徽而沿用下來,烏克蘭國旗的黃藍配色也源自於此,另外也象徵自由和主權的藍色天空,以及代表農業歷史的黃色麥田。

 

豐富自然資源與文化
悠久的歷史文化,造就了烏克蘭的獨特之美,也發展出璀璨的文化藝術,許多著名的文學作家、作曲家都來自烏克蘭,如果戈里(Nikolai Vasilievich Gogol-Yanovski)、奧斯特洛夫斯基(Nikolai Alexeevich Ostrovsky)等。境內也擁有世界聞名的歷史遺產。除了文化與建築,烏克蘭的自然資源豐富,境內肥沃的黑鈣土帶占了全球黑土帶總面積的四成,蘊藏數十種礦產與天然氣等資源。另外還有眾多的自然保護區與國家公園,落葉林與草地灌木交錯,加上境內擁有超過2萬條以上的河流,組成了東歐獨具特色的風景。

 

 

 

基輔Kyiv   東斯拉夫眾城之母

烏克蘭首都基輔,早在基輔羅斯大公國建立之前的5世紀,就已開始發展。當時是一座交易所的基輔,逐漸變成商業與文化中心,不僅孕育了東斯拉夫民族文明,也是東正教的中心。從維京時期到後蘇聯時期,直到現在,基輔仍繼續寫著它的歷史篇章。

 

東斯拉夫文明的第一個民族國家基輔羅斯,從當年的首都地點選擇,便可看出基輔已是個發展繁榮之地。然而隨著基輔羅斯的分裂與被侵略,加上蒙古西征,幾乎摧毀掉整個基輔,也讓基輔失去了首都的優勢,不過數百年來,仍是周邊強國覬覦的重鎮。

 

黃金之門 古基輔城門
如同所有古城,基輔也有著當年的古城門,古基輔的正城門名為「黃金之門」。是11世紀時在基輔羅斯大公「雅羅斯拉夫」時期,也是基輔羅斯最強盛的時期所建立。同時期的建築還有基輔另一著名地標「聖索菲亞大教堂」(St. Sophia Cathedral),
這兩大建設也被認為是按照君士坦丁堡(今土耳其伊斯坦堡)的城門與教堂為範本而建造。
雖然1240年的蒙古西征幾乎摧毀掉基輔,不過黃金之門仍保有部分結構,直到1832年,當局才開始修復這座古蹟。1982年,適逢基輔建城一千五百周年,再次進行修復,不過某些歷史學家認為這些修復工程並沒有依舊樣打造,反而是對古蹟的另一種破壞。不管如何,在修復過後,已再度成為基輔的地標之一。

 

聖索菲亞大教堂 世界文化遺產
被列為烏克蘭七大奇景之一的聖索菲亞大教堂,在11世紀便已建造,共耗時二十年才完成,除了教堂外也作為統治者的墓地。然而完工後沒多久,就經歷了基輔羅斯分裂時期而遭掠奪,接著蒙古帝國入侵,又再次被破壞。到了16世紀時,波蘭與烏克蘭正進行宗教改革,試圖將天主教和東正教教堂合併,自此之後教堂一度淪為廢墟。
直到17世紀回歸天主教會所有,恢復了教堂的功能,並在這段期間開始以當時流行的巴洛克式風格修復外觀,內部則保留過去的拜占庭式裝潢,尤其有一幅繪於11世紀的作品,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鑲嵌畫與濕壁畫。聖索菲亞大教堂悠久的歷史與珍貴文物,在1990年已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名錄,而教堂前的廣場也被稱為聖索菲亞廣場。

 

基輔洞窟修道院   東正教最高殿堂
建立於1051年的基輔洞窟修道院,扮演著將東正教傳布至東歐與俄羅斯世界的重要角色,而該修道院也是東正教教會的最高教堂等級「Lavra」,是東正教十分神聖的殿堂。這修道院以著名的巨大鐘樓為中心,鐘樓高達97公尺,還有幾個小鐘樓,不過在二戰時大部分被炸毀,1944年進行修復。
此地專收男性修道士,過去他們在修道院陰暗潮濕的洞窟中虔心修行,死後還保存在洞穴內,這些屍體自然風乾後竟成了木乃伊,被認為是神的力量而能將這些屍體保存完好,從此聲名遠播,信徒們也會向棺木祈禱,希望能得到神的祝福。

 

聖米迦勒金頂修道院   烏克蘭巴洛克式建築
在基輔的舊城區,與聖索菲亞大教堂遙遙相對的即為聖米迦勒金頂修道院,於1108年創立,原因是為了慶祝擊敗游牧民族的勝利,也將戰功歸給天使聖米迦勒的保佑,過去曾被當作羅斯大公的家庭修道院,家族成員多葬於此地。可惜同樣遭遇被蒙古人所侵略破壞的命運,甚至移走其標誌的金色穹頂,直到1496年修道院才得以重新開放。
雖然經歷過兩世紀的荒廢時期,但在16世紀開始多次擴建後,逐漸成為烏克蘭最富裕的修道院之一,甚至得到大量來自拜占庭帝國的聖物。除了修道院外,17→18世紀還增建了聖約翰餐廳、經濟門、鐘樓以及大教堂,這座聖米迦勒大教堂也成為基輔第二大教堂,然而在1930年代被蘇聯政府拆除,待烏克蘭獨立後才得以重建。

 

⋯更多精彩內容,請訂閱《TO'GO泛遊情報》雜誌第289期(2022年4月號)

 

購物車    |        |    聯絡我們    |    Q&A    |    廣告刊登    |    隱私權條款    |    版權聲明    |    網站地圖
請輸入您的E-MAIL訂閱或取消電子報:
電子信箱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