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 > 嘉義製材所 探索「木」光之城的時光流轉
 歷史建築 嘉義製材所 探索「木」光之城的時光流轉2021 年 10 月號

 

 

嘉義製材所    探索「木」光之城的時光流轉

 

日治時期,日本人大量砍伐阿里山上的原木,將其運送到山下儲放、加工和利用,進而帶動了嘉義木材產業的繁盛榮光。當時規模被喻為「東洋第一」的嘉義製材所,肩負了重要使命,如今,製材所雖不再運作,遊人流連在歷史建築和遺構間,仍可遙想當年木業顛峰期的盛況。

 

時空拉回到日治時期,噴著蒸氣、不時嗚嗚鳴笛的火車頭,經由阿里山林業鐵路,載運從山上林場採集的巨木,一路搖晃來到了山下終點站北門驛,續循軌道駛往附近的製材所。工人將巨木卸下投入杉池浸泡,再取乾燥的木頭進行裁切處理,上等建材會直接運回日本(例如明治神宮的建材就來自阿里山檜木),其餘則留在台灣使用。由於嘉義製材所的設置,吸引了民間鋸木廠、製材廠、木材行等相關產業匯聚,商業活動熱絡、景氣盛極一時,嘉義因此被稱為「木材之都」。

阿里山豐富林木引開發
甲午戰爭後,打勝仗的日本於1895年開始接收台灣,並積極調查各地資源,以便供輸日本國內的需求。1899年,日本人發現阿里山上蘊藏有大量品質優良的針葉林,且樹齡多達千年以上,台灣總督府決定開發阿里山。1903年著手開發阿里山森林和進行鐵道選線事宜。1906年雖有民間企業藤田組起建阿里山林業鐵路,但因工程艱鉅和經費短缺而於1908年告終;1910年收歸國有,由台灣總督府接手續築阿里山鐵路。1912年,阿里山林鐵主線從北門驛通車到二萬坪,山上的原木開始大量運送下山,1913年,貯木場與嘉義製材工場落成,象徵阿里山林場的伐木製材事業邁入新的里程碑。

 

東洋第一的製材所
完工啟用的嘉義製材所包含製材工場、動力室、鋸屑室、乾燥室、貯木場和杉池等設施,是日治時期占地範圍最廣大的官營木材產業園區,也是當時東亞第一個現代化的製材工廠。為了提升製材產量,製材所引進了歐美最先進的設備,幾乎全自動化的製程讓嘉義製材所贏得「東洋第一」的稱譽。
二戰後,林務局接收了阿里山林業,初期仍有開發行為,後來為了保育山林,政府於1963年宣布停止採伐天然林木,隔年嘉義製材所內的製材工場停止運作,園區內建築陸續移作他用。2009年起,林務局開始針對北門車站周遭遺留下來的北門驛、營林俱樂部、林場職員宿舍及嘉義製材所等林業文化資產,進行舊有歷史建築「保存、復舊、再利用」,變身後的文化資產,如今都成了人氣景點,其中最夯的當屬由木造日式宿舍轉型的檜意森活村,嘉義製材所則是再現林業風華的重要場景。

 

 

見證林業發展的產業設施
嘉義製材所停止製材已五十餘年,原本占地非常遼闊,包括現在的文化局、嘉義市博物館、「森林之歌」入口意象等,都在製材所範圍內,現在則留存12棟歷史建築,並填平貯木杉池作為廣大綠地,成為閒適的休憩與文史場域。
走進園區,首先映入眼簾的是RC建築動力室,這是嘉義最早的火力發電廠,以先進的渦輪機和發電機來供應製材所的電力需求,產生的廢熱氣透過動力室排煙口經由排煙道連通到煙囪排出,不過,1964年白河大地震將高達36公尺的煙囪震垮,現僅存排煙道遺構。
一旁的RC結構鋸屑室,是第一代製材工場將產生的木屑,透過輸送帶送至止,再經由另條輸送帶將木屑送到動力室後,作為火力發電的燃料,目前僅留水泥基座和落口的結構。另外,為了重現當年從阿里山運送原木下山的場景,園區還巧心鋪設一段從大門延伸至警衛室前的鐵道,800年樹齡的紅檜風倒木平放在運材平甲車上,喚起人類對大自然的敬畏。
而從山上載運下來的紅檜、台灣杉、柳杉等原木,必需經過浸泡才能防止木材乾燥龜裂,因此製材所內挖掘了寬廣的杉池來貯放木頭;杉池兩端設有高達20公尺的天車,是吊運木頭的設施,最重可吊掛16噸重木頭,現場所見天車是等比例復刻品。由於杉池已經填平,遊客只能透過解說板,來想像當時天車運作和杉池上浮滿木頭的畫面。

 

隱藏半世紀的地下遺構
緊鄰天車的第二代製材工場,是接替在1941年因中埔大地震震毀的第一代製材工場而新建的建物,全棟大量採用木構和接榫的方式建成,北面牆還以扶壁柱加強防震,工場內設有運送、製材、木屑集中等區域,電力系統和製材機基座則設在地下。巨大的木頭即在此處進行多次切割,直到符合大、中、小不同尺寸的需求,成為建材。
數年前,在整修製材所時曾發生一件感人的事,當時承包商根據1945年繪製的製材所內部配置圖並參酌文獻,再比對現場狀況,大膽假設地下應有掩埋遺構。經金屬探勘與人工試掘後,果然發現地下動力設備,於是暫停工事,並進行調查研究,終於讓隱藏半世紀的地下遺構重見天日。

 

⋯更多精彩內容,請訂閱《TO'GO泛遊情報》雜誌第284期(2021年10月號)

 

 

購物車    |        |    聯絡我們    |    Q&A    |    廣告刊登    |    隱私權條款    |    版權聲明    |    網站地圖
請輸入您的E-MAIL訂閱或取消電子報:
電子信箱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