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 > 走讀五結 聽在地達人說鄉土故事
 我愛台灣 走讀五結 聽在地達人說鄉土故事2012 年 10 月號

 走讀五結

聽在地達人說鄉土故事

宜蘭縣五結鄉,位於蘭陽溪右岸,亦是冬山河出海口所在,自古以來境內常遭洪水氾濫,然而也因此孕育出別具特色的噶瑪蘭小河文化,以及風華一時的利澤簡港口街市;而座落轄區北部的二結地區,開墾得早,並曾以農業和造紙工業帶來繁榮經濟。雖然上述榮景皆不復在,卻留下了許多珍貴文化,在當地文史工作者的帶領下遊走其中,聆聽各種鄉土故事,似乎也把五結鄉閱讀了一遍。

 

二結

 

二結王公廟廟宇的過去‧現在‧未來

有人曾說:「透過一個地方的信仰中心和市集,最能切身體驗當地的生活文化。」按照這個說法,跟著簡楊同來到二結,首要拜訪的即是當地的信仰中心——二結王公廟。

這座廟宇主奉古公三王,也就是宋朝的柳姓、葉姓、英姓三位結義壯士,追溯二結地區的信仰起源,已有兩百多年的歷史,且歷經多次修葺,其中最盛大也最著名的一次,便是1997年的「千人移廟」改建儀式。簡楊同表示,當時廟方和社區基於廟體年代久遠、已瀕改建需求,但又希望保留這座承載二結居民兩百餘載的集體記憶和文化空間,遂與日本「象設計集團」合作規畫,決定以平移的方式,將王公廟大轉180度,保留舊廟空間改設「二結庄生活文化館」,並在原廟址上建立新廟。

目前新廟尚未建成,建議可至二結庄生活文化館內一窺王公廟的建築特色,包括早年由噶瑪蘭匠師手工打造的精緻木雕,仔細觀察,還能發現代表西方信仰的「天使」雕刻蹤影,中西融合的設計,顯示當時建築風格的轉變。而從廟內高掛的「收伏群魔」牌匾,則可見得古公三王在信眾心中的重要性,簡楊同笑道:「可沒幾間廟敢有這樣的大口氣!」

今日, 站在新廟址和舊廟體之間的廣場,感覺特別奇妙,一邊是王公廟的「過去式」,另一邊是「未來式」,而在其間的大樹下,則是神明們暫時安居的「現在進行式」,三種不同時態的廟宇形式並存於同一空間,非但沒有衝突,反而成了社區的休閒活動中心,不時可見老人家下棋、聊天的閒適畫面。

地址►鎮安村舊街路98

電話►03-965-7788

二結穀倉稻農文化館農村與藝文的交會

繼續隨著簡楊同的腳步,來到這個緊鄰二結車站的穀倉,灰色的外觀乍看不怎麼起眼,但一進到室內才發現別有洞天。二結穀倉建於日治時期,至今已有超過80年的歷史,在二次大戰期間,負責收購蘭陽溪南岸的稻穀,經過碾米作業後,藉由鄰近的鐵路轉運到台北各地,或經基隆港輸往日本或南洋,直到台灣光復後,仍有眾多農民會將農作送至二結穀倉銷售,當時由於勞力密集、商賈往來頻繁,穀倉周遭逐漸形成熱鬧的市集。

不過,因為後來農業式微,加上五結農會另建穀倉,閒置下來的二結穀倉才轉為文化展示之用。每個倉槽高約2層樓,昔日穀倉工人藉由輸送通道穿梭其中,從2樓將稻穀倒入倉槽存放,需要稻穀時,再從1樓的洞口取出。目前1樓空間分別以穀倉建築、米食文化、農村俗諺等主題規畫,2樓主要展示農家器具與生活用品,包括許多今日難得一見的犁田工具,如「碌碡」即是在插秧前用來壓整水田的工具。另外還有1座高約3層、自日治時期保存至今的碾米機,而在用餐與休憩區,不定期會舉辦音樂會等活動,在古樸的空間裡享受美食與藝文的交會。

地址►三興村復興中路22

電話►03-960-0277

營業時間周二→ 日8:3017:30, 每日10:3015:0016:00 提供免費導覽

收費►每人$50(可抵餐飲消費)

…更多精彩內容,請訂閱《TO'GO泛遊情報》雜誌第185期(2012年10月號)

 

購物車    |        |    聯絡我們    |    Q&A    |    廣告刊登    |    隱私權條款    |    版權聲明    |    網站地圖
請輸入您的E-MAIL訂閱或取消電子報:
電子信箱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