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 > 恆春‧溫故知新 尋訪鄉土文化的落腳處
 我愛台灣 恆春‧溫故知新 尋訪鄉土文化的落腳處2011 年 11 月號

恆春‧溫故知新

尋訪鄉土文化的落腳處

恆春經歷過許多轉變,從一開始的先人拓荒、戰爭、觀光旅遊發展、到《海角七號》興起爆炸性的電影場景尋訪熱潮等轉折,都讓這寧靜的國境之南,轉眼間遊客滿滿。現在電線桿上到處都能指引您找到電影拍攝的場景,或是每一處細白海灘。不過指標沒指出來的恆春另一面,其實還有很多很多……

 

有人說, 恆春有三怪: 檳榔、落山風和陳達的恆春民謠。陳達是誰,為什麼怪?問老一輩的恆春人,他們解釋陳達是恆春的民謠傳唱國寶人物,他不識字,卻能即景即興唱出貼切的詞曲;他終生落魄,卻唱出能讓聽眾感動落淚的蒼涼史詩,從年少在樹下吟唱開始,直到被許常惠與史惟亮等音樂家於恆春進行民歌採集運動時發掘,他的聲音才得以發揚光大。而由於恆春民謠是一種即興演唱的作品,旋律曲調雖是固定的,但歌詞卻因人而異,全端看演繹者如何來表現和詮釋當時的情境,於是恆春人總笑著說:「這也算是種怪吧!」

 

 

 

恆春民謠無法以單一來源或支派來描述,而是融合了種族間或各鄉鎮文化的精華,並保留住一份隔絕於南部的淳樸與簡單。歌曲多是以四句七字為段落的反覆,若仔細聽,全以台語哼唱的曲調總是帶著哀傷和無奈,歌詞中則多是描述先人當時冒險渡海至台拓荒開墾的艱辛與鄉愁,及生活中的單調與寂寞、親情與對土地的情感等畫面,每一首詩詞民謠都可說是一則小人物及社會環境的縮影,歌詞雖有所不同,但相同的是,唱者那深深、沉重使力的抑揚頓挫嗓音,與歌詞中不時出現「咿都」、「唉唷喂」等語助詞,總是讓人跟著掉進感嘆生活無奈的情緒泥淖中。

 

 

 

有鑑於老一輩民謠傳統的凋零,屏東縣政府將恆春鎮上的旅遊醫院舊宿舍改建為恆春民謠館,於民國98年完工。隱藏在樓房之間的館區不大,卻在細節上處處感受與恆春特色結合的趣味,例如在磚造的主體平房建築前的廣場,平時可作為戶外表演的空間,遠看像一把月琴造型,這份情景也加強了演奏的意象。內部除了定期的展覽主題,也詳細地介紹了恆春民謠的古往今來,以及諸多曲調的特性。

 

…更多精彩內容,請訂閱《TO'GO泛遊情報》雜誌第174期(2011年11月號)

購物車    |        |    聯絡我們    |    Q&A    |    廣告刊登    |    隱私權條款    |    版權聲明    |    網站地圖
請輸入您的E-MAIL訂閱或取消電子報:
電子信箱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