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 > 紅磚綠意 走訪北埔廟前古蹟一條街
 我愛台灣 紅磚綠意 走訪北埔廟前古蹟一條街2021 年 01 月號

 

 

紅磚綠意   走訪北埔廟前古蹟一條街

 

探尋古蹟不需走太多路,短短200公尺的北埔老街,愜意地將7座古蹟囊括其中。踏上同為古蹟的石板路,穿巷越弄地開掘被塵封住的故事,還有廟前飄來的茶香和此起彼落的叫賣聲,讓人彷彿錯入了時空隧道裡,而紅色磚瓦配上綠色擂茶,則成了對於北埔的一抹鮮明回憶。

 

古蹟下說書

 

先民聚會之地——金廣福公館
想逛北埔老街,就要從金廣福公館啟程。1834年才開發的北埔,是在清朝道光年間,由三方族群合作墾拓而來的富貴之地。這三方是指代表朝廷金援的「金」、代表廣州客家人的「廣」,以及代表福建閩南人的「福」,「金廣福」墾號於焉而生。所謂的公館,即為在隘墾制度下所設立的公共中心,舉凡收佃費、領隘糧都在此地辦理,可想而知,金廣福公館自然而然成了當地民眾聚會場所。雖然目前不對外開放,站在深鎖的古門前,仍可想像當時人聲鼎沸的盛況。
然而此地原有世居已久的賽夏族及平埔族,漢人來此所謂的「開墾」,難免與他們擦槍走火,雙方因爭奪領地而死傷無數,犧牲百餘人生命。艱難的墾拓過程,讓閩南人在中後期參與意願降低,而代表著客家人的姜家,便主導了金廣福,並成了當地望族。直至1886年劉銘傳實施裁隘政策後,經歷了4任墾戶首以及52個血淚年歲的金廣福公館,才終於畫下休止符。

 

大隘開山始祖——天水堂
提到姜家,可說是北埔老街中的靈魂人物了,廟前古蹟一條街矗立的7座古蹟,其中6座就與姜家有關係,就連後方的山、前方的公園都取自其名,可見當時姜家「喊水會結凍」的影響力。姜家在乾隆年間初期就已渡海來台,於1783年出生於芎林鄉的後代姜秀鑾,更是將姜家發揚光大的關鍵角色。
姜秀鑾在地方任官職耕耘多年,除了墾拓事務外,同時經商得宜,累積了大筆財富。昔日金廣福墾號之拓墾區域,包含今日的北埔、寶山、峨眉等地,稱之為大隘,金廣福在1834年開始開墾大隘地區,而雖說金廣福由三方族群合作而成,但若沒有姜秀鑾運籌帷幄,及其後代的堅守與財力,也許無法挺住半世紀的歲月,因此姜秀鑾也被認為是大隘的開山始祖。
位於金廣福公館左前方,建於1835年的天水堂,就是姜秀鑾的私宅,也被古建築學者譽為比例最完美的傳統住宅。

 

 

 

墾拓前求平安——慈天宮

每一次的開墾任務都相當危險,先民總有朝不保夕的幻思,每次隘丁、隘勇們至防線墾拓時,都有壯士恐不復返的心理準備。1834年,姜秀鑾來北埔開墾時,便隨身帶著由家鄉分身而來的觀音像,一開始先簡單搭建小屋供奉,大家出發前便會聚集在此拜拜祝禱,祈求開墾平安順利,也算是尋求心靈慰藉。多年後,開墾漸有成果,昔日小廟於是在1846年改建成具規模的慈天宮。
當地閩粵族群相處融洽,慈天宮也具有合祀諸神的特色,主祀觀音菩薩、媽祖,配祀三山國王、文昌帝、福德正神、城隍爺等。廟前古蹟一條街的廟指的便是慈天宮,廟前廣場也為現在北埔老街的中心,小吃、美食林立,假日還有街頭藝人表演,也是當地居民的聚會之地。而廟前由3,089片石板鋪成的路,也在2015年納入古蹟範圍。


平民出頭天——忠恕堂
廟前街走到底,往左看即為忠恕堂,為北埔秀才曾學熙之故居。在當時階級制度盛行的時代,曾學熙並非望族出身,卻是北埔地區第一位在科舉中獲得功名的秀才,傳為鄰里佳話。可惜天妒英才,考取秀才後,短短15年便不幸逝世,留下妻子與一對年幼子女。然而獨子曾成統並不因父親早逝而失志,反而努力學習經商並致富,在1922年重建了忠恕堂。2005年,忠恕堂由新光集團認購並正式登錄為新竹縣歷史建築。


⋯更多精彩內容,請訂閱《TO'GO泛遊情報》雜誌第276期(2021年1月號)

 

購物車    |        |    聯絡我們    |    Q&A    |    廣告刊登    |    隱私權條款    |    版權聲明    |    網站地圖
請輸入您的E-MAIL訂閱或取消電子報:
電子信箱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