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 > 閩台緣.解碼廈漳泉
 封面故事 閩台緣.解碼廈漳泉2019 年 08 月號

 

 


閩台緣.解碼廈漳泉

據統計,台灣有將近75%的民眾屬閩南族裔,而閩南人遷居台灣,最早可回溯到唐朝開元年間,當時已有福建人為經商到台灣定居。之後的數百年,閩南人來台風潮方興未艾,尤其是在明清兩代,大批移民為家計入台,隨即在這裡落地生根,結下閩台間的深厚緣分。

 

廈門 走街串巷.踩進在地生活圈

一個城市的故事,往往藏在那些不起眼的轉角,儘管它們一條條都與熱門觀光景點比鄰而居,但人們好奇的目光總是很少停留。尤其鋪滿小路小巷的廈門島,更是讓當地人能不受觀光客影響,留在迷宮般的巷弄中,繼續著自己的生活節奏。走逛5條廈門小路,踩出與多數不同、只屬於自己的廈門地圖。

 

頂澳仔路

又稱「貓街」,但並不是活生生的貓,而是以各種材質、造型等方式填滿各角落的貓。因鄰近廈門大學理工學院(思明校區),不論平日周末都熱鬧滾滾。

過去以漁業為主要經濟的廈門,漁民們多在頂澳仔路一帶曬自己捕獲的漁產,為了預防打撈上岸的心血被鼠輩偷去,飼養大量貓隻捕鼠。但為何怕老鼠吃、而不怕貓咪貪嘴偷魚?當地人笑:「貓天性怕水嘛!除非真餓到受不了才會冒險撈魚吃,平常有餵飽牠就行了。」有了漁民準備的豐厚餌食,這一帶的
「捕鼠大隊」漸漸壯大起來,直到近代漁業轉型,頂澳仔路成為住宅區,這些貓失去了工作與糧食只好黯然退出、到別的街區討生活。
但頂澳仔曾經與貓攜手繁盛的漁業文化,仍透過口耳相傳留了下來,成為貓街再現的契機。儘管現在因為人口稠密,已難見到活生生的貓咪,但透過一群年輕人的巧手,仍讓各色貓兒重回頂澳仔,並且「無所不在」。

 

華新路

走進華新路,第一眼看到的必是拍婚紗的新人與攝影師,而且一次就是好幾組,填滿空蕩的馬路,用幸福托起華新路的日常。

華新路又稱「華僑新村」,是1950年左右廈門市政府為給南洋歸國華僑安家,特別在市中心開闢了一區專蓋洋房別墅,成為當時首屈一指的高級住宅區,家家戶戶都有美麗庭院。如今雖事過境遷,但曲徑幽深的巷弄中,這些老別墅還是留下了一抹安靜溫柔的氛圍,異國感十足的場景,也成為了婚紗拍攝的人氣景地,到處可見穿著白紗禮服或是鳳冠霞帔的新人在紅磚牆前,依攝影師指示擺姿勢。
如果想拍網美照可以到華新路走走,不僅可以參考婚紗拍攝角度與取景,各種攀牆而上的花木,用大自然的清新色彩妝點舊磚、同時替華新路蓋起天然的綠蔭遮罩,偶爾從枝枒間灑落的閃動光斑,更是能替構圖增色。

 

 

 

漳州 魚米園林.歷史文化名城

關於漳州的故事,和其他城市一樣,該從一橫一縱的街坊說起。建於唐宋的台灣路和香港路是閩台文化的起點,彷彿一座平行時空,把斑駁的石牌坊、盛極一時的老商鋪、居民特有的生活型態,都鎖在千年前的日子裡。走進老漳州的歷史長廊,慢賞前人填在磚瓦間的古韻,細嘗鄉味四溢的人間煙火。


兩大歷史遺跡

現代化的高樓自九龍江濱拔地而起,與此同時,老街區裡的歷史建物猶矗立於古今之間,成為漳州市民不忘本的精神象徵。來到漳州,必訪被列為「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」的石牌坊及文廟,直探漳州市的文化核心。

 

尚書.探花
漳州市4座石牌坊建築形式大抵相同,皆為石仿木結構,以青石和白石相間建造的「三間、五樓、十二柱」式牌坊,各樓頂上皆置魚形脊飾,簷翼往外飛翹。「尚書.探花」是1605年明朝南京禮部尚書林士章所立。匾下以梁枋隔層,枋上分別用陰刻、線刻、浮雕、鏤雕、雙面雕等不同手法刻有龍鳳、花卉、飛禽、瑞獸、人物等,栩栩如生。

 

三世宰貳.兩京敭歷
「三世宰貳.兩京敭歷」是1619年明朝南京吏部右侍郎蔣孟育及其父親、祖父所立。「三世宰貳」是指一家三代人中,有兩個當大官,而「兩京敭歷」是指名揚南京和北京兩處。此坊最具特色的是正樓頂部,賣力支撐坊頂的圓雕四力士,其中北面左側的力士把一手放在嘴巴裡吹口哨,逗趣生動。另外,匾上有刻著「恩榮」兩字的聖旨牌。

 

泉州 一眼千年.日夜不同天

泉州,可能是不少台灣人認為最血脈相連的中國城市,記憶中的泉州,與我們擁有相同的方言、類似的風俗文化。若您是第一次拜訪泉州,記得放慢步調、放大感官,從古韻與新潮滲入鯉城的生活日常,用心感受小城泉州的柔情魅力。

 

福建的大城市中,福州為政治中心、廈門以經濟與交通出類拔萃,而泉州,便是以文化見長的優美小城。在進入泉州市區後,便發現這裡處處種樹,林蔭蔽天,人車步調緩慢,古老建築群洋溢著時代風華,還真有種來到隱世桃花源的錯覺。

 

錢州、鯉城都是泉州
最早在秦代就在泉州設有閩中郡,而因位於航線的要衝,泉州以海洋立城,在宋元兩代,這裡還是東方第一大港,經濟繁盛,不少商賈巨富與皇族紳貴擇居泉州,因此便有一說,泉州其實是「錢州」的諧音。
以錢州稱呼泉州似乎過於市儈了,其實泉州還有個風雅的別稱,便是「鯉城」。鯉城的由來有二說,其一是因過去泉州城墎形似一條鯉魚,其二,泉州人好讀書,科舉文化昌盛,從唐代至清末,泉州共出過15個狀元、2,316個進士、秀才無數,這個鯉城之名便是指泉州人靠著筆墨「鯉躍龍門,光耀門楣」。
「再也沒有一處比泉州更適合慢遊了。」一名泉州年輕人很驕傲地跟我們說。的確,在這裡一眼就能望穿千年的優雅古城,擁有豐富的旅遊資源,白天走訪古廟與歷史建築,晚上品味特有的文化風情、品嚐閩南小吃,愜意地玩,最能感受泉州的柔情魅力。

 

⋯更多精彩內容,請訂閱《TO'GO泛遊情報》雜誌第260期(2019年8月號)

 

購物車    |        |    聯絡我們    |    Q&A    |    廣告刊登    |    隱私權條款    |    版權聲明    |    網站地圖
請輸入您的E-MAIL訂閱或取消電子報:
電子信箱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