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 > 走讀錫口 基隆河左岸的松山好風情
 周休提案 走讀錫口 基隆河左岸的松山好風情2014 年 11 月號

 

追憶左岸錫口風華

位於台北盆地東北方的松山區,原是凱達格蘭平埔族貓里錫口社、塔塔悠社與里族社定居的地方。松山

舊名「錫口」,為平埔族語「河流彎曲的地方」。清乾隆
 
10年(1745年),來自福建泉洲的沈用帶領族人來此開
 
墾、形成庄落;1764年《續修台灣府志》已有「貓里錫口
 
庄」記載,直到嘉慶年間,才將貓里二字去掉,簡稱錫
 
口。1920年,日人認為此地景致與日本四國的松山相似,
 
因此將錫口更名為松山,沿用至今。

 

基隆河左岸風光

基隆河是松山最早的發祥地,17世紀中葉,基隆河已是淡水與基隆的交通要道,清乾隆、同治年間,錫

口街因來往船隻絡繹不絕,而有「小蘇州」之稱。早期來往松山、內湖兩岸的交通方式主要靠擺渡和吊

橋,日治時期就讀松山國小的學童,有些人天天都得渡船上學,今饒河街221巷口即是昔日的渡船口。


饒河街尋訪好味道

經歷基隆河河道淤積與鐵路開通,錫口街逐漸沒落,1987

年此區規畫為觀光夜市,成為台北歷史最悠久的夜市之

一。入夜後人聲鼎沸的饒河街夜市,麻雀雖小、五臟俱

全,這裡有傳承的老味道,如蚵仔麵線、胡椒餅、藥燉排

骨、百年麻油等,也有追逐流行的新鮮嗅覺,如日本大阪

燒、韓式蛋中蛋與波蘭蛋糕,包辦各式美食的店鋪,也見

證了松山繁華盛景。

 

綠松山傳承幸福

食安危機人心惶惶,消費者擔心食物來源,自己耕種的蔬菜最安心。在水泥叢林中耕種自己一方菜園的

理想種子,在松山區悄悄撒下,都市陶淵明從收成中的成就感,重新獲得心靈療癒。


偶戲館傳承大師手藝

有「火車醫院」之稱的台北機廠,曾是台鐵維修與改裝基

地,近日因全區去留問題引發熱議,內部包括員工澡堂、

組立工場等已被指定為古蹟,保存台灣鐵道資產。鄰近的

台北偶戲館,是結合布袋戲、傀儡戲與皮影戲展覽、教學

與演出功能的博物館,近五千件館藏大多來自台原藝術文

化基金會董事長林經甫所捐獻。常設展區規畫布袋戲區、

傀儡戲區及皮影戲區三大主題,從戲偶製做、後場音樂到演出禁忌等,鉅細靡遺地介紹偶戲藝術。偶戲

館每區設置互動體驗區,讓您認識偶戲之餘,也發揮創意把玩戲偶。

 

 

…更多精彩內容,請訂閱《TO'GO泛遊情報》雜誌第208期(2014年11月號

購物車    |        |    聯絡我們    |    Q&A    |    廣告刊登    |    隱私權條款    |    版權聲明    |    網站地圖
請輸入您的E-MAIL訂閱或取消電子報:
電子信箱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