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 > 御膳大觀 舌尖上的皇宮一品佳餚
 文史藝遊 御膳大觀 舌尖上的皇宮一品佳餚2014 年 09 月號

 

皇帝的餐桌

皇帝的食事主要涵蓋平居膳事與慶娛時節兩大部分,而御膳於中國歷史長河的發展由簡而繁、從樸素到

豪奢,各朝風味不盡相同,卻都體現了當代烹飪技藝的最高水準。


中國御膳發展源流

追溯御膳歷史,早在夏代便設膳食官員與機構,商代始創「鼎食制」,規定「天子九鼎,諸侯七鼎,大

夫五鼎」的官員用膳制度。宮廷御膳在周代已初具規模,奠定以農立國基礎,並制定不同等級的膳食禮

儀;無事不宴、無日不宴的周人,隨著諸公、大夫、天官的冊封,各種筵席與宴會如國宴、御宴、祭筵

等亦逐漸完備,用膳時敲打編鐘奏樂,成為「鐘鳴鼎食」的由來。御膳烹飪理論也於周代初步形成,

《禮記‧內 則》系統記載周代宮廷各種食典,記述「八珍」、「三羹」等一系列菜點用料原則與製法;

同時《周禮‧天官‧食醫》也闡述天子的飲食需應和四時之變,春天酸味宜多,夏天多苦味,秋天辛味足,

冬天則要多一點鹹味,至於甘甜味道,四季調和皆可用。

 

一統天下的帝王飲宴

唐代經濟文化繁盛,逢年過節大吃大喝成為定制,皇帝接

受百官恭賀,朝廷筵席紛陳、歌舞昇平。唐代御膳也大有

創新,強調道家養生之道。唐中宗時尚書韋巨源所設計的

「燒尾宴」,山珍海味擇其奇異者便有58味之多,如席中

名菜「冷蟾兒羹」是由蛤蜊湯汁、上湯、蛋白與豌豆仁所

勾芡成的濃羹。其他如詩仙李白獻給唐玄宗的四川名菜「太白鴨」、以過人刀功將白蘿蔔切絲勾芡蒸煮

而令武則天讚不絕口的「洛陽燕菜」,道道精緻具傳奇性。宋代御膳自北宋中葉後從簡約走向奢華,

《東京夢華錄》描寫宋徽宗時期,汴京「集四海之珍奇,皆歸市易,會寰區之異味,悉在庖廚」的奢華

繁盛,宋徽宗平日飲食菜色即有百種之多。兩宋時,帝王肉食幾乎全用羊肉,宋人認為羊肉與人參一樣

能滋補身體,甚至成為宋代皇室「祖宗家法」;據宋人魏泰《東軒筆錄》記載,宋仁宗「思食燒羊」,

當時皇室一天可宰羊兩百八十餘隻,達到宋代皇室食用量的最高峰。

 

饗清宮御膳

隨著朝代更迭、御廚流落民間,宮廷御膳技藝也因此傳播

出去,形成皇家飲宴與民間餐食相互交流、龐雜多樣的飲

食風貌。歷史名店重現宮廷美味,品嘗仿膳料理,讓味蕾

盡享皇帝口福。

 

厲家菜——一張桌子飄香世界

美國暢銷旅遊書《死前必遊的1000個景點》曾描寫:「如果你一輩子得做一千件事,其中一件便是到厲

家菜館吃頓飯。」這間發跡於北京羊房胡同的小店,背後可大有來歷;厲家為八旗正白旗子弟,見證末

代貴族的輝煌。厲家菜創始人厲善麟的祖父厲子嘉,曾為清內務府二品都統,慈禧太后、光緒皇帝每日

用膳的菜色搭配、使用食材到烹調手法,他都參與制定、審核,待其告老還鄉,憑著記憶將御膳菜譜一

字字默寫出來,即成為厲家祖傳菜譜,傳承到孫子厲善麟手中,已有一百八十餘道。

 

京兆尹——充滿回憶的京城風味

滿族善於製做點心,稱點心作「餑餑」。御膳房設五局,

除葷局、素局、飯局、掛爐局外,還有專做餑餑的點心

局。問起宮廷點心在台何處尋?許多人第一個聯想的便是

京兆尹。已是老字號的京兆尹,1966年以製造養生茶食起

家;創辦人尹鴻達祖籍北京,為解思鄉之愁,便在1986年

設立第一間餐廳,憑著兒時記憶還有翻閱古典書籍,研製

宮廷點心與京城風味小吃。當時許多在台北的北京人,都

跑到京兆尹尋找「熟悉的味道」;京兆尹第二代傳人尹大蒓回想:「有些父執輩在店裡吃著點心,還流

下眼淚來呢!」京兆尹裝潢富麗,從色系擺飾到店員裝扮,皆充滿濃濃清宮風貌,堅持傳統的京兆尹,

開店至今也幾乎沒更動過店內陳設。曾在北京動物園「萬牲園」任園長、有「老蓋仙」之稱的作家夏元

瑜,也特別為京兆尹題字,寫下「獨步全台」4字,至今仍懸掛於店中。

 

 

…更多精彩內容,請訂閱《TO'GO泛遊情報》雜誌第206期(2014年9月號

購物車    |        |    聯絡我們    |    Q&A    |    廣告刊登    |    隱私權條款    |    版權聲明    |    網站地圖
請輸入您的E-MAIL訂閱或取消電子報:
電子信箱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