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 > 古風拂煦 新竹風城懷舊之旅
 我愛台灣 古風拂煦 新竹風城懷舊之旅2014 年 09 月號

 

 

清領時期

迎曦門與護城河——活水注入新竹之心

清領初期為避免流民動亂,曾禁止台灣建造石磚城,故1733年竹塹建城之始,是由淡水同知徐治民規畫

在四周遍植莿竹環繞而成。直到1826年竹塹開台進士鄭用錫等人奏請興建竹塹城,才改以磚石建造城牆

與4座城樓,東西南北分別為迎曦門、挹爽門、歌薰門與拱

辰門。日治時期因遭逢祝融與街道改正等原因,只剩東門

迎曦門存留至今。迎曦門城座以花崗岩石塊堆砌而成,城

樓的木造結構則已改為混凝土,屋頂為歇山重簷式風格。

迎曦門以及流經其下的護城河標幟著新竹的歷史,在經過

周遭的重新設計整建後,結合光雕烘托與藝術造景,使得

古老遺跡不顯破舊,而以全新姿態繽紛呈現在市民生活之

中。沿著護城河邊而行,可見古橋舊址、清澈流水與樹林倒影,還有水鳥紛飛,描繪出一片生機盎然

綠景。

  

日治時期

美術館暨開拓館——官廳建築化為常民休閒去處

日治時期,台灣總督府於1920年實施「市街庄制」,現在的新竹市在當時隸屬新竹州新竹郡,最初稱為

「新竹街」。1930年因人口大量成長升格為新竹市,原本地方辦公機構也從「新竹街役場」改為「新竹

市役所」,即為美術館暨開拓館前身。建於1925年的新竹

市役所,是一棟2層樓的紅磚造建築,四坡式的屋頂上覆日

本瓦,屋頂上的老虎窗形狀源於日本建築中覆鐘形的花頭

窗;入口突出的拱門門廊,石柱裝飾橫條紋,有羅馬式殿

堂的風格;拱門兩側石柱上方,則有著希臘羅馬建築中常

見的罌粟花圖案,罌粟花底下有7個連環相扣的垂帶,象徵

「共襄盛舉」。這種結合日本與西方近代建築的式樣,隨

著30年代軍國主義的擴展,大量運用在官廳建築上,以展現政府權威。

 

消防博物館——守護市民的瞭望塔

台灣現代化消防體系奠基於日治時期,在普遍為平房的年代,人口稠密區的消防單位往往建立如瞭望塔

般的建築物,外觀類似鐘樓,按時派員登高即可監控整個

市區。前身為「新竹消防組合」的消防博物館建於1937

年,是當時新竹市最高的房舍,由於興建時的建築潮流已

經從雕飾繁複的巴洛克風格演變為簡單實用的現代主義,

整體除了高聳外觀外顯得相當低調。消防博物館內除了展

出70年代的金德號消防車與各時期消防隊員裝備,更有日

治時期的人力幫浦車與警示鐘等,直通2樓的鋼管可想像打

火弟兄緊急時刻一溜而下的畫面,還有滅火體驗區等,讓參觀民眾從不同角度學習防火救災觀念。

 

 

…更多精彩內容,請訂閱《TO'GO泛遊情報》雜誌第206期(2014年9月號 

購物車    |        |    聯絡我們    |    Q&A    |    廣告刊登    |    隱私權條款    |    版權聲明    |    網站地圖
請輸入您的E-MAIL訂閱或取消電子報:
電子信箱: